英雄的歷史、英雄的人民、英雄的城市。為紀念太原解放74周年,太原文化藝術學校創排的大型現代晉劇《永祚霞光》,4月27日在太原市工人文化宮首演。該劇挖掘太原本土紅色資源,講好黨史故事,發揚紅色傳統,是一出文旅融合的好戲和一次文旅融合的探索。
《永祚霞光》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、山西省文聯指導,太原市委宣傳部、太原市文旅局主辦,迎澤區委宣傳部、迎澤區文旅局承辦。該劇由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黨支部書記、國家一級編導王小東與青年編導李雅潔共同編劇,王小東擔任總導演,國家一級編導演趙祥、國家一級導演張芬擔任導演,國家一級作曲孟文、張朝陽擔任音樂創作及唱腔設計。
王小東介紹,位于古交岔口鄉關頭村的晉綏邊區第八分區,曾是山西乃至華北通往延安的交通要道,在抗日戰爭時期完成了運送人員、糧食、彈藥、文件等艱苦任務,安全護送了劉少奇、彭德懷、陳毅、劉伯承、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共七大代表及其他干部3000多人,被黨中央譽為“鋼鐵走廊”。
以此為歷史背景,《永祚霞光》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,并州兒女同仇敵愾、奮起抗爭的故事:作為晉綏八分區聯絡站的東樂園劇社,在抗日第一線,長期演出抗擊侵略者的劇目,積極宣傳救國救民道理,不料遭到叛徒出賣,被鬼子圍剿追殺,劇社的孩子們頓然陷于危難,經過斗智斗勇、巧妙周旋,他們逃到太原城東南的永祚寺,最終化險為夷,延續了紅色血脈,保住了革命火種。
該劇的亮點之一,是將“雙塔”元素貫穿始終,以雙塔象征勝利,以雙塔紀念英雄,以雙塔標示太原,充分挖掘太原紅色文化資源,傳承紅色基因,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?!队漓裣脊狻肥翘形幕囆g學校繼《褐馬雞與少年》《花落花開》《守護夕陽》三部曲之后,又一部新編大型現代戲,由師生聯袂同臺演出,既向觀眾獻上精彩演出,同時也是對教學成果的一次檢驗。該劇4月28日在太原市工人文化宮還演一場。